close



中國式“美人魚”銅雕像(6月27日攝)。6月27日,一尊被譽為中國式“美人魚”的“東海魔女神偶”銅像在吉林省長春市首次面世。這件銅雕長不足10釐米,造型優美,線條流暢,給人以靜中有動之感。據介紹,“東海魔女神偶”在滿族先民中是掌管歌舞和記憶的女神。新華社記者周長慶攝


    吉林省長春市一尊被譽為中國式“美人魚”的“東海魔女神偶”銅像日前亮相,引起了有關專家的驚嘆。


    這個半人半神的“美人魚”雕像收藏于長春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的文物展室。為迎接來這裡參加全國“長白山與滿族文化研討會”的專家學者,6月27日舉辦了“北方少數民族實物擷萃”展覽。作為數百件從民間徵集的展品中的一件,這件很小的“美人魚”引起了轟動。


    這件“美人魚”銅雕長度不到10釐米,重約半公斤,是女人的頭和上半身與魚的下半身的合體。這件雕像造型優美,線條流暢,給人以靜中有動之感。雕像鴨蛋形的臉美麗端莊,是一副典型的中國美女臉龐,披散的長髮垂過腰部。雕像的雙臂向上,平行高舉,手心向前,似游泳時準備撥水的動作。腰部以下完全是魚的下半身形狀,有鱗片覆蓋,尾巴向左甩出。全身有四個鰭,鰭上除佈滿條形紋外,靠近身體部分還有美麗的螺旋紋。


    據國際薩滿教學會中國唯一委員、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富育光介紹,這是“東海魔女神偶”,它在滿族先民中是掌管歌舞和記憶的女神,但其銅雕像過去從未見過。


    富育光說,在中國明、清時期甚至更早的金、元時期,當時在東北烏蘇裏江流域的滿族先人——女真人的一部,在靠近今天日本海(當時中國人稱之為“東海”)生活,還處於母系氏族社會和母系向父系氏族過渡時代,他們信仰原始的薩滿教,以漁獵、採集和捕撈為生,被稱為“東海女真”。其漁民將“東海魔女”作為守護神,將其神偶釘在船艙中舵手身旁,還要經常給她上香、供魚,以求其保祐漁民航海時驅避風浪、平安吉祥。


    富育光認為,這件雕像造型優美、做工精細,不像是民間所能製作的,當是明清時期甚至更早時期的專業工匠製造的,富有深刻的文化內涵,反映了滿族先民的原始薩滿教信仰,並對日本等周邊國家的海洋文化有深遠影響。(記者周長慶常亦殊)


來源: 新華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591命理風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